身體為何是人生指南

用坐過山車來形容超過十年的社會大學體會是最適合的,起起跌跌不是在於職場位置的高與低,而是「尊重自己」這回事。成長這節課就像不斷用各種埸合、人物和關卡去考驗你尊重自己的程度,特別是職場上千絲萬縷的人際關係。

無論在多開放和多元化的組織內,職場上的階級觀念都是根深蒂固的,往往建議的好與壞,行動上忽略還是執行,很大程度都是基於發言者身份多於意見的質量。有架構的大公司,還是一腳踢的小公司,「Top Down」文化只是桌上還是桌下的分別。

所以對於高敏人,又挑選了人際嘈音特別大的前線,每天工作上的交流就像反問自己:「你信嗎?」,更精準應該是「你信自己嗎?」。如果所有事情都只相信自己,難免會變得自我中心;如果全部順從別人,又會經常自我否定,這種自我與否定的角力精彩過坐過山車。

然而,過山車精髓不單在高高低低的起伏,還有面對波折時的「衝」。既要接納自己,亦要肯定自己,不同場景用不同表達方法令兩個車轆平衡,才可以跨過每一個低谷,衝上高峰。

很多時候,繞過了思考的身體反應更有效導出平衡點,直覺是排除了大腦很多自我幻想的顧慮,令你更有效下決定。正如面對一個同事對著自己説:「沒問題,如非必要𣎴會同客透露太多計劃內容和價格。」過幾天後,他又會再問:「有沒有辦法特別處理一下價格,因為客人覺得太貴。」

直覺就會告訴你,其實眼前的同事信自己多過信你,意見不過是交代一下,那最好的決定當然在可控情況下由他發揮,可能有意外收獲呢?即使沒有,事教人總好過人教人。

最後,成長這節課,你會相信自己的身體去坐過山車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