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身份混血兒

了解一個「知己」?「審美觀」可能幫到你!

大家有沒有試過跟多年的朋友走過不少人生階段後,某一天發覺原來各自的想法相差很遠,甚至乎互相對立的地步。當然人生中遇上跟自己價值觀完全一模一樣的人機會真的很少,即便是枕邊人,多少還是會有差異,而事實上這種差異亦造就了思維上的多樣性和互補。然而,對於截然不同價值觀的兩個人,大家認為可以長遠成為知己嗎?

工作面試的最好準備:「不在乎」的心態

香港,有名的高壓工作地方,可以説經歷面試是一個不斷重覆的過程。升職、找工作、跳槽、做生意找合作伙伴、找投資方、申請基金等等都得通過「面試」。

最近跟友人談起找工作的經歷,因為家庭原因,她的履歷以普遍職場的標準來說帶點失色:有些空窗期,做過的工作一般就一兩年到兩三年的長度。私底下跟她認識多年,做事認真有責任感,還有少許完美主義。其實這種性格的她絕對是稱職的員工,願意花時間交亮麗成績表勝過一堆只會堆卸責任、佛系上班的人。

不過面試找工作時,兼一直被人質問空窗期、轉工頻密的原因。整個面試過程中,可以說一談到工作經驗部份,招聘方都顯得面有難色,隨後的面試問題基本上只是在走流程。在友人找工作的過程中,感到商業職場暗地裹多多少少有點不太家庭友善,對比下即使經驗和能力都高一班還是敵不過沒家庭負擔的其他應徵者。

早一點談戀愛比較好,你同意嗎?

早一點談戀愛比較好,你同意嗎?

如果在學的學生談戀愛,你支持嗎?相信會有一班反對者認為在學重點在求學,最好待大學畢業後才談戀愛,否則怕影響學業,日後很難有專業在社會謀得一席位。

大家同意嗎?

筆者在一次聚會聽到一名教育行業的朋友説起這個話題,都是本持以上的立場。

可能你未如自己想像般樂觀 -「自尋煩惱」不一定是壞事

你真的樂觀到不受煩惱影響嗎?

有一天下班後跟友人們相聚,大家紛紛更新自己的狀態,既談工作,亦討論感情家庭生活等等:有的為自己在職場上挑戰跨國崗位而緊張;有的為公司擴展但不肯投放人力資源請長工苦惱;有的為準備進修學位感到少許壓力;有的為踏入人生另一階段而焦慮⋯⋯

當然除了一系列較為正經的話題,還聊到大家的人生觀、最近的新興趣、同居生活等等較為輕鬆的事。每每其中一些朋友拋出問題,大家都在積極地獻計,聊着聊着⋯突然一位朋友感慨,感到大家都在自尋煩惱,感到所有問題都是在自我糾結。

想孩子學懂尊重 – 他們的真説話你有正視嗎?

想孩子學懂尊重 – 他們的真説話你有正視嗎?

這次分享家庭小事的讀者家中小孩將近進入中學的年齡,也就是由小孩子準備變成小成人的關鍵階段,很多自我認同和自信都在這時刻逐步建立。

由於家長感到孩子特別𣎴守規矩,亦不懂得感恩,適逢遇上暑假,把他送去軍校訓練營接受刻苦的「調教」。兩星期的訓練下來,確實奏效,孩子立刻想念家裏的「舒適圈」。

投資房產第一考量 – 生態圈

大家看到上圖,感覺值多少錢?如果作為你自己首次置業的小窩居,你願意嗎?

最直接了當的一個答案,就是看價錢了。比市場呎價大折讓自然排著長隊,大把客户等購入。現實當然少有這個美夢,別説在香港,其他亞洲地區都鮮有發生,即使有風險亦很大。

答案可以告訴大家了,這一排的舊房子價值63.1億港元!

為何有些人總是容易吸引人群/ 異性注意?

不乏有朋友和讀者聚會或私訊討論關於魅力的問題,其實人的魅力不外乎數樣:人格魅力、樣貌、社經地位、相似度這幾項。

當中三項都可以靠自身努力去爭取,即使樣貌,現在也可以弄得跟明星般(笑)。然而這些魅力只可以算得上是配套,需要有用家才發揮到功效。最能令以上至少三個,什至是全部魅力展現的地方就是「你的專業」,説白一點,就是要「有效展示專業」。

教你如何分辨三個職場三煞的職位

上回寫的文章,收到讀者查詢更深入的職場問題,決定再續下文,探討一下職場的三煞位置。

你有在以下三個位置上工作嗎?如果是的話,那就是三煞職位。

1. 救火隊
2. 機器隊
3. 是非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