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理想親密關係 – 先放下完美身份的執著
最近筆者收到讀者私訊一個看似親密關係,實為理想人生的問題。經交談所得,讀者是一位對自己有要求的人,然後一直在親密關係中為完美身份負責,反而跟真正想過的生活愈走愈遠。
最近筆者收到讀者私訊一個看似親密關係,實為理想人生的問題。經交談所得,讀者是一位對自己有要求的人,然後一直在親密關係中為完美身份負責,反而跟真正想過的生活愈走愈遠。
不乏有朋友和讀者聚會或私訊討論關於魅力的問題,其實人的魅力不外乎數樣:人格魅力、樣貌、社經地位、相似度這幾項。
當中三項都可以靠自身努力去爭取,即使樣貌,現在也可以弄得跟明星般(笑)。然而這些魅力只可以算得上是配套,需要有用家才發揮到功效。最能令以上至少三個,什至是全部魅力展現的地方就是「你的專業」,説白一點,就是要「有效展示專業」。
上年度看了熊仁謙關於印度哲學的YouTube,確實很讚!
那時中間會插播小廣告推廣他根據印度光明神學規劃的《靈魂十二型》去讓大眾了解自己的內在和外在面向以達至內外更一致的平衡。很推薦大家有空去做這測驗,感覺會更真誠面對過去/真實的自己。
夏洛特煩惱 – 做小孩是最開心的
主角夏洛,在現實生活一事無成只懂發明星夢,身邊的太太一邊埋怨一邊細心照顧。經濟捉襟見肘,貧賤夫妻百事哀。因緣際會,發展一場回到過去的夢⋯
2024年02月10日,農歷新年到了,跟有緣人們説聲新年快樂。
小時候喜歡新春一家人聚頭的熱閙,工作後喜歡春節難得的長假悠閒,可以寧寧靜靜的思考生活,歎杯咖啡。
用坐過山車來形容超過十年的社會大學體會是最適合的,起起跌跌不是在於職場位置的高與低,而是「尊重自己」這回事。成長這節課就像不斷用各種埸合、人物和關卡去考驗你尊重自己的程度,特別是職場上千絲萬縷的人際關係。
無論在多開放和多元化的組織內,職場上的階級觀念都是根深蒂固的,往往建議的好與壞,行動上忽略還是執行,很大程度都是基於發言者身份多於意見的質量。有架構的大公司,還是一腳踢的小公司,「Top Down」文化只是桌上還是桌下的分別。
不經不覺,九十後已經不是社會新鮮人,剛離開校園時,有很長一段時間忙得不可開交,那個「忙碌」實際為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特別不是專業學科,那個尋找時間更加長⋯感覺還真像剛忙完讀書就要忙適應社會。
學校學知識,社會擴見識⋯一直以來也存在寫文章記錄生活的想法。工作兜兜轉轉後,終於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情況,立下心來開展多年擱置的文筆。
因為筆者有為不同人做舒緩痛症、放鬆身體的副業,最近在深化解剖學的知識,了解到一連串足部的肌肉。每次去進修都會覺得人的身體真的很奇妙,設計上已經包含了很多人生中會做的事。在深入研究下,不難發現身體因為沒有意識去糾結比較,有時碰到狀況時比腦袋的邏輯更聰明。例如怎樣在職場生存這回事,腳才是「上班皇帝」!